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現在位置 首頁 > 便民服務 > 創意文化櫥窗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回上一頁

日治時期民主運動推手-蔡惠如、楊肇嘉

  • 蔡惠如與楊肇嘉創意櫥窗 蔡惠如與楊肇嘉創意櫥窗
  • 1913年楊肇嘉結婚獨照 1913年楊肇嘉結婚獨照
  • 1925蔡惠如治警事件出獄紀念照 1925蔡惠如治警事件出獄紀念照
  • 1929蔡惠如先生告別式 1929蔡惠如先生告別式
  • 1935墩仔腳大地震診療團清水施診現場(左坐者為楊肇嘉,中持聽筒者為陳春) 1935墩仔腳大地震診療團清水施診現場(左坐者為楊肇嘉,中持聽筒者為陳春)
  • 因墩仔腳大地震而損毀之清水楊宅廂房 因墩仔腳大地震而損毀之清水楊宅廂房
  • 蔡惠如與楊肇嘉創意櫥窗
  • 1913年楊肇嘉結婚獨照
  • 1925蔡惠如治警事件出獄紀念照
  • 1929蔡惠如先生告別式
  • 1935墩仔腳大地震診療團清水施診現場(左坐者為楊肇嘉,中持聽筒者為陳春)
  • 因墩仔腳大地震而損毀之清水楊宅廂房

蔡惠如(1881-1929),出生於鰲峰山下的清水市街,屬牛罵頭蔡源順號二房第三代。蔡惠如16歲時即開始掌理家族事業,亦醉心於漢文詩詞,經常利用詩社與各地文人仕紳吟和交流。1913年,蔡惠如受政府指派擔任臺中區長,但在這期間,蔡惠如的民族意識卻正逐步覺醒。終於在1915年出現急遽轉變,將事業重心移往中國,同時積極支持各地的臺灣民族運動。
在他極力鼓吹下,東京臺灣留學生於1920年成立了「新民會」,成為推動臺灣的政治改革的主力,並創辦後來擁有廣大讀者的《臺灣青年》月刊,讓後續如議會設置請願運動、臺灣文化協會、《臺灣民報》等對臺灣影響深遠的運動與組織,得以持續開展。對當時的臺灣民族運動而言,蔡惠如可說是最重要的推手。
1923年,蔡惠如與蔣渭水、蔡培火等因倡設議會而結社,遭臺灣總督府以違反《治安警察法》為由逮捕,遭法院判刑三個月。蔡惠如由清水搭乘火車前往臺中入獄時,沿途各車站都有許多鄉親為其送行,這讓他感動萬分。後在獄中作出名詞〈意難忘〉以資抒懷:「壯氣入樊籠,清水驛,滿人叢,握別到臺中。老輩青年齊見送,感慰無窮。山高水遠情長,喜民心漸醒,痛苦何妨。」詞義懇切,動人心扉,成為傳世名作。
楊肇嘉(1892-1976),出生於清水區牛埔仔,為牛罵頭望族楊同興號派下,前清貢生楊澄若之養子。楊肇嘉受到蔡惠如的影響,而滋養臺灣民族意識。1920年楊肇嘉出任清水街長,從政治參與中,他逐漸培養出堅韌進取與豪情無私的性格。然而議會運動屢遭日本當局打壓,臺灣文化協會也趨分裂之時局下,深具才能的楊肇嘉受林獻堂等士紳之請,組成「臺灣地方自治聯盟」,延續臺灣民族運動的香火。
楊肇嘉還大力出資,扶持能夠彰顯臺灣人才能的活動,如資助臺灣藝術家參加日本帝展,舉行音樂會,贊助臺灣人飛行員等。其目的都在提高臺灣人的自信,以期能夠與外人公平競爭。
1935年4月21日發生災情慘重的墩仔腳大地震,當天楊肇嘉不顧自宅的損害,立刻奔赴街區進行救災。楊肇嘉緊急向臺中州廳請求支援,同時動員街民救助並撫恤傷亡者外,還號召醫界提供藥品,並邀集清水名醫陳春等八位醫師組成診察團,為受災的家鄉無私盡心付出,只求讓臺灣更好。
1949年國民政府遷臺,當時二二八事件等政治恐怖陰霾籠罩。楊肇嘉不計謗譽,出任臺灣省政府民政廳長,主持地方自治、土地改革等重大施政。誠如當時的省主席吳國楨所言,楊肇嘉是一位極富理想性,還有能力將理想切實執行的廉能官員。

資料來源:牛罵頭文化協進會 執行長 張文昌

  • 市府分類: 文化藝術
  • 最後異動日期: 2024-04-07
  • 發布日期: 2018-03-20
  • 發布單位: 臺中市清水區戶政事務所
  • 點閱次數: 3222